生產農藥的廢料,竟變成制造鹽的原料。這些含農藥成分的工業鹽流入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等12個省。經過黑心商販之手,部分流入百姓餐桌。昨日,公安部掛牌督辦、我省破獲的最大私鹽案在阜陽市潁泉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2010年11月5日,村民悄悄向阜陽市潁泉公安分局聞集派出所報案:聞集鎮兩河口壩子上有人卸私鹽。
接警后,民警趕到現場,一輛外地牌照的紅色大貨車旁邊有一輛機動三輪車,兩名男子正在卸貨。貨物裝在白色編織袋里,標注為“元明粉”(注:元明粉即硫酸鈉,工業原料,基本無毒)。
民警立即向阜陽市鹽務局通報了這一情況。鹽務局執法人員趕到后現場檢查,確定標注為“元明粉”的白色晶體實為工業鹽,當場查扣18噸工業鹽。
經查,阜陽警方確定,這批工業鹽的買主叫范獻福,43歲,太和縣趙廟鎮人,2004年8月就曾因無食鹽準運證私自托運食鹽,被太和縣鹽務管理局處罰過。
2011年1月1日,范獻福在一次私鹽交易中被警方當場抓獲,同時被查獲的還有他購買的25噸工業鹽。
工業鹽“前身”竟是除草劑廢渣
在范獻福的手機上,警方發現一個叫“劉鎮江工業鹽”的聯系人。警方追蹤至湖北,發現“劉鎮江工業鹽”名叫劉偉,湖北省應城市人,也曾因非法經營食鹽被處罰過。
2011年2月26日,專案組將劉偉抓獲。劉偉交代,他是海天鹽化科技有限公司股東,范獻福購買的工業鹽由他提供、偽裝運輸。他們在江南化工廠租賃廠房,生產工業廢鹽,偽裝成“元明粉”銷售,每天生產約40噸,很多流入食用領域。
案情重大,阜陽警方立即向省公安廳匯報此案,公安部隨即將此案列為督辦案件。阜陽警方專案組趕赴江蘇鎮江,對“海天鹽化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全面調查。
2011年3月16日,專案組趕往鎮江,調查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工業鹽是在一家專門生產農藥草甘膦(也就是除草劑)的化工公司廠房里加工的,原料正是生產除草劑的工業廢渣。
毒鹽流入12個省,安徽也受害
江南化工廠總部在浙江,設在鎮江的“鎮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下稱“鎮江江南化工”)主要生產除草劑,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氯化鈉含量極高的工業廢渣。 2009年,鎮江江南化工與徐敬東協議處理副產品工業鹽。
徐敬東通過湖北一朋友找到有販賣私鹽前科的陶先楚,陶先楚又找到劉偉。 2010年1月,徐敬東、陶先楚等人在鎮江新區注冊了“鎮江市海天鹽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鹽化”),在未取得生產、銷售工業鹽資格的情況下,以每年4萬元的費用租賃廠房,在鎮江江南化工廠區內生產工業鹽。海天鹽化公司以每噸40元的價格購買江南化工的工業廢渣,加工后以200元至400元的價格銷售。雖然當地政府要求“避免該產品非法流入鹽業市場”,但在毫無監管的情況下,鎮江江南化工生產的除草劑廢渣仍流入安徽百姓餐桌。
海天鹽化公司雇用工人,將工業廢渣清洗、烘干,成為工業鹽。陶先楚購買了大量印制有“元明粉”字樣以及空白無標識的包裝袋,將工業鹽偽裝包裝后銷售、運輸。為逃避鹽務管理部門稽查,劉偉與購貨人指揮貨車采取夜間運輸、臨時指定接貨卸貨地的方式進行秘密交易。范獻福承認:自己從劉偉那里買來工業鹽后充當食鹽銷售。來自海天鹽化的數據顯示,這些毒鹽流入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山東等12個省。除了我省以外,還不清楚在其他11個省,這些毒鹽是否流入餐桌。
鹽里檢出農藥,全國頭一遭
2011年11月1日,查獲的毒鹽樣品被送至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分析與環境毒理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十分駭人:樣品中草甘膦含量為55mg/kg。草甘膦俗稱除草劑,是應用最廣的農藥品種。
在工業鹽中檢出農藥成分,這在我省還是首次,在全國也并無先例。這一特大販賣私鹽案,由安徽和江蘇等地警方偵辦。
昨日,3名被告人在阜陽市潁泉區人民法院受審。公訴機關指控:劉偉共販賣96噸工業鹽給范獻福。范獻福承認,這些毒鹽大部分流入市場。
省鹽務局透露:去年全省鹽政共查獲各類涉鹽違法案件1914件,查獲各類違法鹽產品947噸,罰沒款85萬元,刑拘22人,判刑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