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三級批發"老模式 有效控制銷售終端
2004年,通過波及全國的食鹽搶購風潮,剛上任不久的青島市鹽務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痛切感受到:我國從1994年起實行的食鹽專營,對于開展全民普及碘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食鹽流通的組織化程度低,專營網絡不暢、流通環節多,成本高、效率低,物流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凸顯出來,嚴重影響了鹽業經濟的發展,青島鹽業也徘徊在一個低谷期,在上年度全市目標績效考核中,鹽務局名次排在末三位。鹽化廠廠房破舊、機器老化,企業每年虧損上千萬元,850多名職工只能靠借款過日子,推動食鹽流通現代化已是勢在必行。
青島的食鹽營銷體制改革是從改變"三級批發"老模式、加強食鹽銷售網絡建設開始的。他們緊緊瞄準市場化這個方向,逐步實現由連鎖批發到連鎖零售的轉變,取消了鄉鎮(辦事處)代(轉)批點,利用食鹽專營形成的營銷網絡,由各區市食鹽批發企業直接送貨到各村(社區)、超市、農貿市場等食鹽零售許可店,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降低流通成本,并更好地實現對零售終端的有效控制。
自2007年8月1日起,對食鹽、小工業鹽年用量過千噸的終端大用戶,由青島鹽業經銷處實行直供,減掉縣級市及其他批發環節,實現與用鹽大戶零距離溝通。并逐步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便捷高效、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制度。據統計,目前企業鹽產品用戶直供數量已占需求量的70%以上。
現在,青島市已建立健全了遍布全市城鄉的食鹽批發和零售網絡,形成了由鹽業行政主管部門為主導、由8家鹽業批發營銷企業和上萬個食鹽零售許可店組成的全市鹽業營銷保證體系。僅2009年以來,就在全市范圍內新增食鹽零售店600個、新設無碘鹽零售店800個、新設腌制鹽網點285個,為全市工業用鹽和廣大群眾購買鹽產品提供了極大方便。
青島市鹽務局加強了對食鹽分裝企業、批發企業和零售環節的管理,配合山東省質檢站每年兩次對企業進行抽檢,食鹽分裝企業和批發企業都有質量檢測員,從食鹽的進庫、分裝、存放、出庫、運輸等環節都嚴格按檢測標準和管理規定執行,確保了食鹽質量安全。同時建立了周詢問、旬報、月調度、季銜接等較為完善的調度制度,加強了與食鹽用戶的聯系,建立了溝通渠道和聯絡方式。
青島是一個食鹽純銷區,鹽務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研究制定了《青島市食鹽保障應急預案》,并與市發改委、經貿委、財政局等部門進行聯合調研,于2006年建立了政府食鹽儲備,這是繼北京、上海、天津市政府儲備食鹽之后,在全國15個副省級和5個計劃單列城市中首個實行政府食鹽儲備的城市。目前,青島市鹽務局日常保持儲備小包裝加碘食鹽4500噸,能夠滿足全市食鹽市場兩個月的需求量。該局還大力倡導技術創新和多品種鹽的開發,到目前為止,青島市場上的小包裝鹽品種由過去的兩種擴大到了20種。
打造國家級區域配送中心和全國最大食鹽物流中心
為在越來越迫近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青島還積極融入全國現代食鹽流通體系,已成為國家級食鹽配送中心區域,并正在建設全國最大的食鹽物流中心,在全國食鹽供應鏈的上游形成自己的強勢。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鹽務局局長紀家棟說,我們加強和國內外大型企業,特別是中國鹽業總公司的合作,借助大型企業優良的運營模式、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更高的專營優勢,拓寬青島鹽業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青島鹽務局與中鹽總公司合資成立了中鹽青島鹽業有限公司,共投資3.06億元,建設國家級食鹽配送中心和國家食鹽儲備庫。此項目占地150畝,規劃建筑面積為87683.88平方米,建成后預計年銷售食鹽20萬噸,產值6億元,利稅1億元,擴大就業人數2000人,將成為山東省惟一、全國18個區域性食鹽配送中心之一。國家級食鹽配送中心建成后,新公司通過發展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引進現代化管理手段,從而及時掌握并敏銳的應對市場信息,提高監控力度和管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私鹽進入市場,保障食鹽的專營秩序。同時,新的配送中心將吸收食鹽生產企業的進入,從而形成產、銷一體的流通模式,這樣可以直接減少流通環節,保障食鹽專營。2007年11月8日,位于萊西經濟開發區的"國家食鹽配送中心"揭牌,青島鹽業經濟駛入現代化流通發展的"快車道"。
正在建設的董家口港將建成中國第一大深水港,國家主樞紐港,前景誘人;而山東省的鹽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海鹽產能兩千多萬噸,華東六省一市兩堿用鹽近千萬噸,需求市場廣闊。優勢疊加,機遇凸顯。2009年7月初,中國鹽業總公司、青島市鹽務局、膠南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占地200畝,總投資4億元的中鹽青島董家口物流中心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年吞吐量一千萬噸,年產值20億元的中國鹽業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
把食鹽流通鏈向非鹽產業和國外延伸
2010年,我國明確提出,要推進鹽業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形成新型食鹽供應體制和鹽業管理體制。青島鹽業系統確立了"明確方向、發揮優勢、大膽嘗試、有所作為"的改革原則,向非鹽行業和海外滾動發展。
按照"以鹽為主、多元并進、整合資源、滾動發展"的發展思路,青島鹽務局充分利用鹽業行業現有的資金、人力、技術和場地優勢,投資服務經濟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培育鹽業新的增長點,非鹽產業收入已占局屬單位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擬投資2億元人民幣建設的中國鹽業科技研發中心,將進行鹽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加工、海洋化工經濟的循環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藥物及鹽系列化妝品的研發。該研發中心擬于2012年前投入使用。
青島鹽業還提出了"文化興鹽"戰略,加快鹽業文化產業發展,建設一系列的鹽業文化風情旅游項目。其中,青島鹽業展覽館正在規劃實施中,爭取"十二五"中期實現對外開放。青島鹽業博物館項目也正在運作,爭取"十二五"末初具規模。而更加吸引人的還是魚鹽古鎮、夙沙氏煮海遺址、夙沙氏會賓客舍、鹽幫菜館、鹽療、鹽浴等項目,這些項目將實景再現古代的鹽業生產原景。這些鹽業旅游項目都將在"十二五"期間在城陽區上馬街道全面開工建設,使青島鹽業文化產業盡快形成集觀光旅游、餐飲、娛樂、住行、服務一條龍的現代化服務業。
青島鹽業還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建設"國際流通鏈"。"請進來",就是引進國際上鹽業強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提高青島鹽業的現代化生產水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鹽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很高,有很多管理、生產的經驗值得借鑒。中國鹽業總公司和青島市鹽務局共同投資建設的綠色鹽及出口鹽基地,主要生產純天然的綠色雪花鹽和低鈉鹽,除了滿足青島市場,還將出口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并努力開拓歐洲市場。"走出去"就是利用青島人力、技術的相對優勢,到一些鹽業生產水平較低的國家去開拓市場。非洲有廣闊的海岸線,適合原鹽生產,但由于生產技術落后,原鹽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其中,西非地區有2.5億人口,鹽的年需求量在250萬噸以上,只有加納共和國年產原鹽25萬噸。青島有相當一批鹽業生產的剩余勞動力,有在全國海鹽生產領域比較領先的技術和工藝,完全可以"走出去",到非洲去大顯身手。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鹽務局局長紀家棟說,面對不斷拉長壯大的流通鏈條,青島鹽業正在加快信息化建設。一年內初步實現全市鹽業系統"數據聯網、信息共享",兩年內實現全局系統業務網全覆蓋,爭取三到四年內,融入全省、全國鹽業系統的"初步物聯網"。
改革創新煥發了青島鹽業的生機和活力,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青島市鹽務局所屬企業2004年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為負數,2005年扭虧增盈,2006--2010年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連續五年保持在110%以上。